課程單元:認識特殊兒童
課程時間:08:00-10:00
講師:苗栗仁德醫護專科學校復健科 許莉莉講師
摘要:
一、從醫學社會觀點,認識特殊兒童的醫學診斷、能力狀況及對發展的影響,
有助於辨識出各個不同族群特殊兒童之間的相似處和差異處:
1. 常見感官族群的特殊兒童 2. 常見肢體族群的特殊兒童 3. 常見心智族群的特殊兒童 4. 常見情緒族群的特殊兒童 5. 其他罕見族群的特殊兒童
二、特殊兒童成為失能者或身心障礙的相關情形及簡易評估重點,有助於關注
到特殊兒童需要被照護的面向,並掌握失能或障礙的部分:
1. 生活自理 2. 互動溝通 3. 學業認知 4. 適應行為5. 其他
課程單元:居家早療協助及資源轉介
課程時間:10:10-12:10
講師:苗栗仁德醫護專科學校復健科 許莉莉講師
摘要:
一、從專業團隊分工,了解特殊兒童所需的專業服務、居家策略和輔具使用,
有助於銜接專業人員目前執行的治療項目和方式並增加更多居能情境的協助。
1. 職能治療 2. 物理治療 3. 語言治療 4. 心理治療 5. 特殊教育 6. 其他
二、以家庭為中心的資源網絡運用和轉介,及可能的困難,有助於以網絡脈絡支
持特殊兒童與其家庭尋求適合的資源和適時連結,並預期遭遇到的困難。
1. 正式資源網絡:以兒童為主的支持、以家長為主的支持
2. 非正式資源網絡:以兒童為主的支持、以家長為主的支持
課程單元:個案溝通與情緒調控
課程時間:13:00-15:00
講師:南方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羅惠群講師
摘要:
運用後現代取向理論重新解構傳統助人者角色,協助學員重新定位角色及理解自我內在生命經驗所帶來的助人模式,運用人我關係角度來進行對話,促進學員用身心靈社四項度來增進對個案的理解及同在,訓練在對話溝通內容當中展現更多同在同感的能力,透過說明情緒理論及澄清情緒的許多迷思來讓學員可以對情緒有更多認識,介紹相關情緒調解方式及現場實際操作來讓學員直接體會,並由案例分析來將個案溝通與情緒調控結合示範並進行學習反思歷程。
課程單元:家屬溝通技巧
課程時間:15:10-17:10
講師:南方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羅惠群講師
摘要:
運用後現代家族治療理論概念協助學員認識家庭關係互動調節動力,透過家庭案例說明帶領學員有更具體評估家庭的基本能力,也經由回顧學員自身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刻板印象帶出不一樣的視角來擴充對案家的新觀點以及與家庭同在的能力,加上講述台灣傳統家庭文化概念以及相關性別差異在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增加學員對台灣家庭概念的基本知識提升,帶入合作取向對話理論協助學員進行與案家對話的概念說明,並運用實際案例讓學員可以進行模擬對話實作。